21
08
2020
2020年中国玉米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
2019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小幅下降
2019年*一号文件中提到,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推进稻谷、小麦、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,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。OABC认为,完善并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在我国种植业中具有重要意义,但实现推广扩大乃至全覆盖仍需要较长过程。
因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玉米改种大豆,201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比2018年下降2%左右,降至4128万公顷。
2019年玉米主产区天气整体中性。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多雨特征显著,对部分地区玉米生长带来不利影响,但同时早霜推迟,有利于单产回升。
其中,黑龙江玉米生长较常年延迟,黑龙江玉米单产同比下降7%左右;吉林、辽宁水热条件较好,单产较2018年明显回升,升幅均在10%以上。
整个东北地区平均单产水平比上年提升,同时,华北黄淮多数地区玉米生长相对正常,与2018年差异不大。因此,2019年玉米平均单产比2018年提高,增幅超过3%,达到6315千克/公顷。2019年玉米产量为2.61亿吨,约比2018年小幅增产300余万吨,增幅1.3%。
2019年中国玉米进口量有所回升
2019年我国玉米进口量479.06万吨,比上年同期进口增加126.94万吨,升幅36.1%。2019年我国进口玉米的平均成本为221美元/吨,比去年同期进口均价降1美元/吨,降幅0.7%。
2019年,我国从乌克兰进口413.77万吨,占进口总量的86.4%;其次为美国,进口31.77万吨,占6.6%;从老挝进口14.17万吨,占3.0%;从缅甸进口11.64万吨,占2.4%;从俄罗斯进口6.95万吨,占1.5%。
临储玉米对市场供给影响减弱
2019年临储玉米累计成交量2,191万吨,比2018年同期的10,013万吨大幅减少了7822万吨,降幅约78%,成交量的巨大差异主要因为:
(1)饲料消费明显低于上年。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,母猪存栏比去年大幅下降,部分地区降幅超过50%,生猪存栏量的明显减少降低了饲料玉米需求,下游需求的减少成为拍卖成交下降的最主要因素。
(2)2018年拍卖成交的临储玉米,因出库不畅,很大部分在2019年才正式上市,满足了2019年的部分终端玉米需求。
(3)2019年临储玉米拍卖底价上调了200元/吨,考虑到投放的临储玉米多为2014、2015年所产,多数已超期存储,再加上出库、运输等费用,并不具有性价比优势。
(4)2019年的临储投放总量为8059万吨,与上年2.2亿吨的投放量相比也有明显下降。
根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的预测,2020年中国玉米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:
玉米种植面积可能继续小幅下降,产量预计相对稳定。2019年东北地区获得补贴后,大豆种植收益高于玉米,如黑龙江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255元/亩,玉米仅30元/亩,根据新粮上市初期的价格估算,玉米种植可能面临亏损,而大豆依靠补贴继续保持盈利。随着大豆、玉米价格上涨,粮食种植收益均有回升,但大豆种植效益明显好于玉米。
尽管玉米单产远高于大豆,但与大豆补贴的差距较大,农户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。预计2020年全国玉米面积可能小幅下降,产量预计相对稳定。
玉米消费总量继续提高至2.9亿吨左右。2020年生猪养殖将有所恢复,预计对玉米需求的明显带动将出现在下半年。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不利于禽类养殖,但全年禽类养殖规模依然向好。玉米深加工消费仍有增长空间。由此,2020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可能增加1400余万吨至2.9亿吨左右。
玉米进口量将继续增长,但增幅有限。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缓解,2020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也将有所增加。但2020年国家玉米进口配额仍维持在720万吨,玉米进口总量的增幅不会太大。
国内玉米库存继续下降。从供给来看,2020年玉米种植面积继续调减;经过2019年的临储拍卖后,临储玉米库存剩余降至6000万吨以下;且初步预计进口量也难有大幅度的增加。从需求来看,玉米需求总量提升。因此,2020年玉米库存消费比大概率低于2019年。
玉米市场价格震荡走高。2020年二三季度开始,玉米供给偏紧状况将逐步明显,但具体行情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,最主要的是生猪存栏恢复进程、非洲猪瘟发展情况,与中美贸易谈判进展紧密联系的玉米及DDGS等农产品的进口情况。初步预计,2020年玉米价格将震荡为主,并将逐步走强。
文章来源:中华粮网